集团产业

2014首届南京国际美术展

图片名称

第一届南京国际美术展


南京国际美术展是由中国侨商联合会和百家湖国际文化投资集团邀请相关政府和非政府机构,联合举办的非商业性、非盈利性的国际性美术展,也是迄今为止由中国民营机构发起主办的,以国际规则为标准,面向全球征集参展作品的最大规模的美术展。

 

南京国际美术展通过连续三年的单年展的积累,打造在国际上有厚重学术地位和市场影响力的艺术双年展。

展览时间:
2014年10月8日—14日
展览地点:
主会场:南京国际博览中心D馆,展览面积12000㎡(资深艺术家特邀展、全球征集作品展)
分会场:江苏省美术馆(世界艺术大师作品展)

主办单位:
中国侨商联合会
南京布罗德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南京利源集团
南京财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展览现场

图片名称
图片名称
图片名称
图片名称

获奖作品

图片名称
图片名称
图片名称
图片名称

团队介绍

顾问团队

资深投资顾问:梅建平

资深艺术顾问:孙志新


美术展组织机构
 

组织委员会

荣誉主席:林 军、沈 健、缪合林、克劳德•阿贝耶(Claude•Abeille)

主 席:许荣茂

副 主 席:安 晨、鲍永安、雷米•艾融(Remy•Aron)

执行主席:严陆根

委 员:若 干

秘 书 长:黄炳良

学术评审委员会

 

荣誉主席:刘大为

主 席:杨晓阳

执行主席:高 云

主 任: 周海歌

委 员: 保罗·赫斯李(Paul Huxley)、毕宝祥、陈 坚、大卫·特塔科夫(David Tartakover)、邓国源、丁一林、范 扬、高建胜、顾丞峰、郭线庐、何家英、李建国、李晓峰、黎 明、刘 赦、刘伟冬、罗中立、聂危谷、卢禹舜、全山石、沈 琍、沈行工、孙 俊、孙晓云、谭 平、王卫军、韦尔申、徐勇民、

言恭达、彦 风、张子康、周京新、朱 彤

秘 书 长: 韩显红

特别鸣谢

 

支持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江苏省侨商总会、南京市公共外交协会、南京市政协画院、南京市侨联、南京市侨商联合会、南京市人民政府会展业办公室、清华大学江苏校友会、各省市美协、各大美术院校、南京百家湖博物馆、海德艺术馆、南京海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荣宝斋画院、中国民生艺术基金、中信艺术基金、布罗德艺术基金。

媒体支持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新华日报、现代快报、扬子晚报、南京日报、金陵晚报、中国侨联官方网站、中国侨商网、艺术品投资、美术周刊、美术报、画刊、典藏、中国书画报、第一收藏、雅昌网、中国美术网、华夏艺术网、99艺术网、卓克艺术网、艺术国际、搜狐、新浪、腾讯、网易等。

策展团队

 

总策展人:

顾丞峰     

策 展 人:

刘  云、孙胜银、唐启山、王浩辉、杨迎生、章文浩

策展助理:

付晓彤、姚宇轩、王贵阳、李  盼

新闻报道

南京国际美术展如何打造中国版艺术“奥斯卡”——专访组委会执行主席、南京利源集团董事长严陆根

一场顶级美术盛宴、20余幅毕加索等世界顶级大师作品、来自20个国家的3000名艺术家与观众共启南京国际美术展大幕、一周展览期内逾20万人次观展……10月8日开幕的首届南京国际美术展,不仅创下中国美术展览多项奇迹,更让南京城万人空巷,观展盛况前所未有,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新生文化符号。  由民营机构主办的一场顶级艺术盛宴,缘何一经推出,旋即引发强烈反响?民营资本大规模投入中西文化艺术的收藏与展览,将为艺术品市场与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怎样的聚变与融合?一家民营企业如何追逐它打造中国版艺术“奥斯卡”的梦想?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江苏领导参考》记者专访了南京国际美术展组委会执行主席、南京利源集团董事长严陆根。 全球“海选”呈现精彩美展  《江苏领导参考》(以下简称“参考”):南京国际美术展开幕以来,来自20多个国家的数百名艺术家汇聚南京,展览现场人潮涌动,观众纷纷前来“向大师致敬”,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美术界的一大盛事。作为美展组委会执行主席,您觉得本次美展的亮点有哪些?  严陆根:每一个有质量的国际美术大展,都离不开政府、美术界与艺术市场的三重推进。作为一场全球化的美术大展的主办方,我们获得了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国侨商联合会的大力组织支持,中央委员、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林军,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香港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等领导都要亲自出席开幕式,大大增加了本次美展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美术界也高度认同我们的办展理念,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亲任南京国际美术展的评审主席,刚刚上任的中国美院院长范迪安发来专电致贺。近百名国内外美术专家、学者、策展人组成专业评审团,从两万多件作品中选出800件初评作品。开展当天,美展评出了金奖艺术家8位、银奖艺术家25位、铜奖艺术家99位。  南京国际美术展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层次感:世界艺术大师展、“沉实的足迹”资深艺术家特邀展、“纷呈当下”征集作品展,三个分展会共襄盛举,共同为这场全球化的艺术盛宴添色。“世界艺术大师”部分重点展出世界顶级艺术大师作品,包括毕加索著名油画《戴绿帽子的女人》、雷诺阿的成名作油画《玫瑰花》和《静物》、莫奈著名油画《朗香教堂的朝拜之旅》等。“沉实的足迹”资深艺术家特邀展则云集了展望、施慧、薛亮、徐乐乐、何多岺、范扬等87艺术家的精品力作。“纷呈当下”征集作品展主要展出来自世界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件国内外艺术家作品。  开展期间,展馆外总是排出长长的队伍,观众如潮,据不完全统计,每日观展人数已突破6万人次,各展馆不断加派工作人员,确保观众能更好地欣赏作品。  参考:南京国际美术展面向全球网罗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余件作品,经层层筛选与学术评审,最终入围千余件。南京国际美术展为何选择并大胆尝试全球海选的方式?  严陆根:南京国际美术展采取艺术单年展的展览形制,中外艺术家同台展出,东西方艺术彼此对话——如此大规模地全球海选作品的美术展览形式,在国内尚属首次。这一美术展览形制,一方面打破了以往资源不对等的局面,颠覆了过往美展“近亲繁殖”的推荐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有潜力的优秀青年艺术家,完善整个艺术生态链的每个环节。  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语境下,将中国的当代艺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艺术作品并置到一起,让东西方艺术对话,展示独特的中国艺术现象与脉络,以及与西方艺术的差异性和共性,呈现世界艺术潮流的整体面貌。从这个意义讲,南京国际美术展突破了地域、国别乃至文化的限制,指向更为宏大的层面。 传统民营地产巨头转身文化产业  参考:去年11月,作为南京知名本土地产开发商,您亲自宣布全面退出房地产行业,全面进军文化产业。基于怎样的一种考虑,让利源集团主动放弃利润丰厚的房地产行业,转而结缘南京国际美术展的?  严陆根:说到办美展,先要说收藏。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在南京当文化记者,与许多艺术家都有了长期的来往,激发并培育了我的艺术兴趣与素养。我想,也就在那时,我与艺术之间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2年,受邓小平南巡讲话激励,我选择了投笔从商,在当时的江宁县(现南京市江宁区)筹建利源地产公司。创业之余,我还于2001年创办了《百家湖》杂志,至今已连续出版近两百期,贾平凹、叶兆言、刘心武、董桥等一批文化名人都曾在《百家湖》上留下原创文字。  那时,利源集团的地产项目做得有声有色。经过20多年发展,利源集团打造的百家湖花园依偎百家湖畔,百家湖别墅花园、维也纳城、罗马城、伦敦城等以桥梁作为纽带,围绕湖岸依次排开,组成了以百家湖为中心的城中城院落,缔造了一个水岸湖居的“百家湖”典范。  在商场打拼20多年,艺术成为我的最好精神寄托。我对艺术的热爱,不仅没有淡化,反而随着人生历练和创业财富的增加,而持续加深。我对艺术收藏的钟情,不仅是个人兴趣所在,更希望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尽一份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2004年,我就创办了江苏省第一家民营博物馆——百家湖博物馆,收藏了毕加索、莫奈、雷诺阿、齐白石、徐悲鸿等中外艺术家的作品,成为中国最早收藏毕加索等世界印象大师作品的博物馆,也是中国收藏西方艺术作品最多的博物馆。  直到去年11月,我终于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即办一个国际美术展,做一个中国最好、最有水平、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美展,并以此为契机,拉开利源集团由地产向文化转型的大幕。  参考:2009年,您被授予“南京市改革开放30年十大功勋人物”。集团旗下独立和控股公司20多家,每年上缴税费2亿元。2007年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评估发布会上,利源集团更以3.35亿元品牌评估价值,高居南京地区房地产榜首。地产越做越大,影响力与日俱增,为何却毅然转型文化产业?  严陆根:在对外宣布全面退出房地产业后,我们先后成立了南京财富投资集团和南京布罗德文化投资公司,前期投入10亿人民币从事文化投资,为转型文化产业铺路。转型文化产业,首先是为了却我自己的一个心愿。不少人对我的这次转型不理解。有的人认为,利源的转型,是因为不看好房地产未来的发展前景。说实话,恰恰相反,我认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期应该还有10年时间。最主要的动因,就是我内心怀有从事文化产业的夙愿,同时经过多年资本积累,我也有能力放手做自己喜欢的事了。也有人说,利源集团其实并未“全退”,而是以发展文化产业的名义继续涉足地产。这也是误解。这次利源转型,是彻底地退出房地产业。目前,我们在海南、广西、昆明等外地的地产项目均已基本处置完毕,仅有山东、连云港等少数几个尾盘正在做最后的梳理。我们集团已绝大部分员工已转型到了文化产业领域。我们已建成的南京凤凰山国际艺术园,也不会出售,只会作为世界最大美术家创作社区,仅仅用于出租。  与海外相比,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差距明显,我想借此机会让更多中国艺术品展示在海外,发出中国自己的“艺术声音”。 30亿“造星”缔造“布罗德”模式  参考:南京国际美术展已于10月14日落下帷幕,美展结束后,利源集团将如何继续推进文化产业转型?  严陆根:以南京国际美术展为平台,以集团自有艺术基金为支撑,6年滚动投入30亿元资金,发掘、培养国际上认可的中外美术艺术家,建立建设国际认可的现代化艺术品公开市场体系,全面提升中国美术作品在国际艺术舞台的影响力与地位——这就是我们一直在推进的“布罗德”模式。首先,我们制定了以南京国际美术展为支撑的艺术家成长计划,把签约艺术家分为A、B、C三个等级,分别制定不同培养计划,为每一位艺术家建立预期成长模型,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其次,在未来两个月里,我们将在新加坡、台北、香港举办首轮巡回展出与艺术交流,带领签约艺术家及其作品与国际投行、买家进行互动性的学术研讨会,全面提升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知名度。在这些活动中,艺术家将有机会直接与国际顶级机构、收藏家、学者、评论家互动,掌握自己作品在国际美术界的反映,直接参与作品在国际市场的价值分配,打破艺术品交易与己无关的传统交易模式。第三,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们将每年举办一次国际美展持续探索积累办展经验,挑选出优秀且具有潜力的艺术家。从第四年开始,我们将举办南京双年展,打造艺术界的“奥斯卡”。  总之,我们全力打造南京国际美术展这一平台,就是为了把签约艺术家的经典作品推荐  给国际知名收藏机构,提升他们在国际艺术市场的认可度。我们还将协同里昂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海内外知名艺术博物馆,举办每年不少于10次的主题展览活动,不断提高签约艺术家的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参考:6年投资30亿转型文化产业,利源集团怀揣的是一种怎样的文化梦想?  严陆根:南京国际美术展不是一个单纯的美术展,凤凰山艺术园也不单纯是一个艺术家工作室群,后续构建中的凤凰山艺术研究院、雕塑艺术大道等,都不是单一存在的某个项目,而是围绕“文化艺术产业转型”打出的“组合拳”,目标是构建一个包含生产、发展、推广、收藏、鉴定、交易等各环节的“布罗德模式”艺术产业链。  按照规划,我们将会花10年时间,从3000名签约艺术家中,培养出一批在世界有话语权的当代艺术家;在中国传统书画领域推出一批国际认可的艺术大师;把百家湖博物馆打造成为跻身世界前100强的博物馆……  在此基础上,南京国际美术展的终极目标,在于构筑东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培养国际上认可的知名美术艺术家,提高中国美术作品在国际艺术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地位,构建适合国际艺术品交易规则的艺术品公开市场运作体系,将南京国际美术展打造成“中国的威尼斯”、“中国的巴塞尔”。《江苏领导参考》


2014/10/10

我们的目标

 

构筑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桥梁,汇聚全球美术界精英,培养国际上认可的中国美术家,建立建设国际上认可的艺术品公开市场体系,全面提升中国艺术家和作品在国际艺术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我们的使命

 

为中国美术界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中国美术艺术融入世界美术之林,全面提升中国美术在世界美术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力量,全面提升中国文化艺术的国际形象与声誉,提高中国文化艺术对外的开放度与融入度。

我们的理念

 

国际化:以国际化的广度,构建艺术舞台

学术化:以学术化的深度,探寻艺术真谛

市场化:以市场化的高度,发掘艺术价值

我们的愿景

 

构建中外美术现代化市场体系,打造中国文化对外开放的高端艺术品牌,建立符合国际艺术品市场规则的中国公开交易模式和平台。